古城的桥

来源:米脂新闻网 作者:毕华勇 时间:2017-03-14 10:12

 

    米脂古城有两条河穿过,城里有两条河围着,加上城外自北向南的无定河,使米脂古城背靠大山三面环水。两条河的名字别样:流金河与饮马河,让人联想翩翩,悟到古城的灵气。因此,米脂在陕北传统文化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也正是这块风水宝地,藏龙卧虎,令世人倾心与热爱。

    说到河,必须有桥。况且古城南门一出要过流金河到南关新城,北门出过饮马河,到盘龙山都有桥相伴。米脂有石头,修桥自然取之。一切归其自然,不夸张,不渲染。两座桥都有相似之处,米脂人用箍窑的方法,找到支点,石块一气呵成,既承载重量,又简洁大方,硬朗的身姿如同写意油画。平日里碧水潺潺穿过桥洞,文屏山日出霞光照着,鳞波四射,线条纵横交错,宛如一幅水彩写真。古城内外,浑然天成。若遇大雨,山洪暴发,河水上涨,桥洞挤满了泥水,狂泻而出,水雾缥缈,一派壮观气势,石桥凭借着工匠们精心打造,纹丝不动。多少年,米脂人看着这两座古朴简约的桥,常常赞不绝口,它们庄重、宁静,与古城遥相辉映,它们坚守、险峻,稳如泰山,为人与自然和谐交融。有镇静雅乐,有无畏豪情。

    流金河上的桥,名曰翔凤桥。从光绪到民国,民众多次呼吁建此桥,知县焦云龙、知事华钟毓等先后倡议,都因无财力未遂。民国3年,知事阎廷杰主持修桥,县内绅商赞助,农民投工,一座窑洞式的石拱桥建成。1930年,东沟发大水,从桥洞浪涌穿过,旧城新城百姓纷纷站在桥上看“山水”,米脂人高照旺曾用胶片留下这一场景,成为一绝。老城的城墙威严,桥上人群熙熙攘攘,桥下水流湍急,远比一幅水墨或油画更生动有灵性,一派和谐、自然、温馨。米脂石匠的功力,还有米脂人的智慧,渗透其中,因地制宜地修造出属于自己元素的桥来。“翔凤”一个城市的象征,这是先人们的梦想。盘龙山、文屏山、流金河、饮马河、书院榕树、古银州石刻,还有桥,形成了“千年古县”的历史品牌,也是米脂人心中敬畏的神灵。

    饮马河上的桥,顾名思义,曰饮马河桥,也叫盘龙桥。它是盘龙山建筑群的一部分。石拱单孔,两端配石坊,典雅秀丽。作为跨越河水的桥,创造并庇护着一方百姓,同时也连接了城里城外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通道。饮马河每一块石头,都按老天的旨意,无论作为基石,还是过洞石,都是相互依托,它们割舍不开的情结有着生命的象征。一座桥,都是顺呼欲求,以人为本,具体实际,无终至极,与人类繁衍生息密不可分。饮马河桥边的石柱镌刻的楹联:“溪水倒映盘龙壕。山势斜连饮马桥”;“桥怜再渡熏风荡,车喜重来甘雨随。”李自成曾牵马饮过此水,故曰饮马河。一代英雄灰飞烟灭,但故事共存。无论是人、河、桥,都是米脂人心头一块肉,有时暖心,有时心疼。珍惜与爱,只有天地知道。饮马河桥明万历年间初建,清康熙年间与民国年间两次重修,可见重要,这便成了米脂的历史。而历史中所有的故事,让我读着“千年古县”宽博的情怀。读懂它,需打开一扇窗户,从桥上出发,走向外面,把自己的内涵扩展得更丰富,把自己的视野变得更长远宽阔。米脂城内的两座桥,通北、向南,耳目所及,我敞开心扉,去释放,去诉说,与世界相遇,与人们契合,慢慢地,自由地抒发自己的心声……

返回文化旅游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米脂新闻网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