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沟镇寺沟村集体管控合作社模式探析

来源:米脂三农 作者:张瑜萍 时间:2017-09-05 09:43
众所周知,我国推行几十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新时期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发展要求,因此,农业、农村改革迫在眉睫。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是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现行体制的深层次改革,是促进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提高农民财产增值效益,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重要体制机制创新。农村“三变”改革将会对农村、农业、农民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农村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年以来,我县借鉴榆阳区赵家峁模式的经验探索适宜我县发展的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试点村的做法可圈可点,其中杨家沟镇寺沟村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借鉴。
    一、寺沟村整体概况
    杨家沟镇寺沟村位于镇东北方向5公里处,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村。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82户327人,贫困户24户59人。总土地面积为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200亩。一直以来,该村就是贫困村,发展经济的自然基础非常薄弱,虽然近几年多次获得国家扶贫项目支持,但是经济却一直没有起色。
    2017年,榆林文旅公司驻村工作队入住寺沟村,该工作队在第一书记朱兆飞的带领下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找准了土猪养殖作为产业的发力点,整合三部分资金,即25亩集体土地折合的租赁费和政府产业项目扶持资金修建的养殖场折合租赁费、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非贫困户自愿参与前提下的自筹资金,组建了寺沟亨亨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了集体+贫困户+非贫困户的村集体控股的新型互助合作社,为米脂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二、具体做法
(一)“四支队伍”整体联动,深入一线与群众交流,调动群众积极性。
    以前的寺沟村是杨家沟镇的贫困村,也是有名的难题村。为增进干群之间的信任与互动,驻村的“四支队伍”(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深入每一户贫困家中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征询他们对村里整体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驻村第一书记朱兆飞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走遍了全村每一户,与他们详细沟通,逐步提升了干群之间发到互信度,也调动了群众发展的积极性。
    (二)将精准扶贫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以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要让贫困村实现脱贫,产业是支撑,要想发展产业就必须整合村集体与个人的土地,这就涉及到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精准扶贫发展初期,村三委班子就决定将发展产业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按照三变思路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在保证村集体对经济控股的前提下广泛吸纳非贫困户入股参与。这项举措提升了村集体对村民的凝聚力,保证了村集体后续工作的权威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初具模型。
    (三)找准产业发力点,调动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积极参与。
    发展产业必须要找准产业发展方向,以前寺沟村把养羊作为产业发展的支柱大力扶持,扶贫资金也重点向养羊倾斜。但是几年下来羊子存栏越来越少,村民却贫困如故,生活水平没有起色。驻村第一书记朱兆飞在充分考察市场的基础上,广泛征求驻村工作队的意见和建议,决定把发展土猪养殖作为龙头产业来抓,后续将利用传统村落资金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有了产业支撑,村民变得活跃起来,主动投入到了壮大集体经济建设中,部分村民甚至主动要求免息出借资金给予村集体,这是以前所没有的。
(四)整合国家的、集体的、个人的各种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
   产业方向选准后,资金问题就是个难题。村三委班子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后,决定将国家的、集体和个人三方资金整合起来。具体来讲就是,村集体将25亩土地租赁费作为本金入股,24户贫困户以政府补助的5000元产业扶贫资金参股,非贫困户自筹资金入股,整合了这三部分资金后,注册成立了亨亨养殖专业合作社,启动了土猪养殖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
    (五)统筹规划,以品牌建设作为长久战略。
    土猪养殖项目确定后,村三委班子召开会议,决定将寺沟村土猪品牌打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予以提前谋划,制定了土猪养殖规范,规定全部养殖纯种黑毛土猪,不喂养任何饲料和激素,以喂养玉米、麸皮、豆渣、菌藤等绿色食材为主。育肥猪达到10-12个月才能出栏,保证膘肥肉香,打造纯绿色安全无公害猪肉。同时为保证合作社能够集中精力打造品牌,决定将对合作社采取公司化运营管理,由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乡镇包村干部、村干部等“四支队伍”成立监事会对全部工作进行监管,保证寺沟村土猪产品保质保量,打造长久品牌。
    三、寺沟模式的启示
    以前的寺沟村是一个班子软弱涣散、干群关系不太和谐的村,但是现在却呈现出干群融洽,村民积极投身集体经济建设的景象,这种转变值得我们深思。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整体来讲,寺沟模式对我们今后精准扶贫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一团一队是改革开展的组织保证。
    寺沟村作为贫困村,由副市长、县委书记王国忠同志任脱贫攻坚团团长,榆林市文旅公司朱兆飞为帮扶工作队队长。在寺沟村脱贫攻坚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王国忠同志多次深入寺沟村指导工作,大力支持该村工作。第一书记朱兆飞充分利用公司资源,先期为工程注入10万元资金,并自掏腰包拿出了三万元用于工程建设。在朱兆飞同志带头下,村民巩玉智、姜建生、刘世卫等主动、自发地各拿出一万元,免息借给村委会供施工需要。因此,没有一团一队的共同努力,所有工作开展都是难以为继的。
    (二)强有力的工作组是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
  为保证寺沟村精准扶贫和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开展,镇党委和政府利用四支队伍力量成立工作队,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集中攻坚,并广泛召开村民大会将相关工作即时向村民通报,解决了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土地问题、市场问题,排除了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团结了绝大多数的村民这才保证了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班子团结是攻坚克难的坚强保障。
    寺沟村两委班子成员顾全大局,坚持从全局出发,认真履行职能,做到了总揽不包揽、支持不代替,自觉维护团结,珍惜团结,形成了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的和谐环境与工作氛围。这种氛围在以前是没有的,正是这种团结奋进的氛围感染和影响了广大村民,使得工作开展虽然艰难,却也进展顺利,减少了工作的阻力。
   (四)改革创新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改革之初,不少寺沟村民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认为这次改革也一定像以前一样走形式主义,导致部分群众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对此,村两委班子成员决定以实际行动来向群众交一份满意答卷,拿出真抓实干的改革创新势头消除群众的疑虑。村里多次召开群众大会讲述村三委班子的规划,征得大部分群众同意后立即开展实际工作,并及时将工作进展通报群众。群众看到村干部这次动真格了,逐渐靠拢村集体,将全村群众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开展建设。
    (五)共同富裕是改革的根本目标。
    集体经济对群众最大的魅力在于共同富裕,寺沟村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发展合作社社员的过程中将全体村民都纳入到合作社中,在确定股权中充分照顾全体村民的利益,在保证集体控股的情况下,适度增加村民的个人股比例,确保集体发展真正做到统筹兼顾。
    纵观寺沟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进程,开展改革领导重视是关键,产业支撑是根本,班子团结是保障,改革创业是动力,群众参与是基础,共同致富是目标。这些因素缺一不可,该村的做法为全县产业支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为今后探索适合我县发展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返回理论园地首页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米脂三农 编辑:刘祖晟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