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驻井家沟村帮扶工作组记事
想群众之所想 帮群众之所需
“农副产品上车难、上山耕作行路难、线路老化用电难、生产资料进村难、农村危房改造难、群众看病买药难。”这是我市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以来,米脂县驻高渠便民服务中心井家沟村帮扶工作组在一份工作简报上列举出井家沟村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4月15日,当记者跟随“万名干部下基层”采访团来井家沟村采访时,村子里有好几处正在紧张施工的建设工地。村民告诉记者,这是该村通村公路水毁补修工程、农产品集运中心一期工程、村级生产道路工程等项目的施工现场。这些项目都是“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以来,由米脂县驻井家沟村帮扶工作组协调组织实施的。
井家沟村共有421人,半数以上的人在外工作或常年外出打工,村里的常住人口为200人左右。全村共有耕地4032亩,其中坝地201亩、梯田403亩,其余均为坡耕地,山地红葱种植为主导产业。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00元。
帮扶工作组负责人刘长青说,去年底到今年初全国葱价上涨,给村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客商来井家沟村收购红葱的价格最高达到3元/斤。但问题也随之显现,通往该村的唯一一条水泥路路基多处水毁,大型车辆很难通过,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外销和农业生产资料进村。
“我们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与县交通、水利、农业、扶贫办等相关单位积极有效协调,初步确定并组织实施了井家沟村通村公路水毁补修工程、农产品集运中心一期工程、村级生产道路工程等项目,决心在今年彻底解决村内基础设施问题,以实现‘解民忧、帮民富’的目的。”刘长青说。
农产品集运中心一期工程是利用该村西端井八路北侧自然形成的土质台阶,砌护高1.4米、长50米,被当地老乡称为“装葱台”的集运交易平台。这样在进行农产品装车时,人站在台上就能够轻松地进行作业,这是出于该村青壮年劳力较少、农产品装车困难而建设的有针对性的项目。村级生产道路工程是指要在该村建成一条总长度为4.35公里、宽4米的村级生产道路,彻底解决村民“行路难”的问题。
帮扶工作组的这些举措在村民当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位在施工现场帮忙的老农激动地连声说道:“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城里的干部们来了,着实帮我们村解决了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