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龙苦练灭火救援本领。申静 摄
从“会操作”到“能精通”,从“敢上阵”到“能扛事”,靠的就是不服输的劲儿。2022年,23岁的贺龙龙带着对“火焰蓝”的向往加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榆林炼油厂消防大队。如今3年过去了,他从一名新兵,成长为“陕西省技术能手”与延长石油集团业务骨干。这份蜕变,藏在他磨破的训练手套里,刻在他每一次逆行的背影中。
“部队教会我不服输,消防让我懂得怕什么就练什么。”刚入职时,贺龙龙深知自己底子薄,便把多练、多问、多总结当作信条。白天,他跟着老队员学习消防水泵调试、云梯车定位、灭火器使用,每个动作都形成肌肉记忆;晚上,他抱着《消防救援案例集》啃到深夜,标注不同类型火灾的处置要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心得体会。为熟练掌握消防机器人的操作,他把说明书翻得卷边,利用休息时间在训练场反复调试参数,直到能在复杂地形中精准定位火情;为提升负重登楼速度,他绑着10公斤沙袋每天爬10趟训练塔,膝盖磨破了就贴块膏药继续练,硬是把负重登楼时间从1分30秒缩短到58秒。
2024年是贺龙龙的“爆发年”。在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上,他在消防员综合技能竞赛中遭遇意外:在破拆环节中手套被尖锐物体划破,手掌瞬间流血。“停下来就输了!”他用纱布简单包扎,咬着牙完成剩余科目,鲜血渗过纱布染红了工具,却没影响他半分动作,最终获得第三名;在同年的“炼化杯”职业技能大赛模拟液化气泄漏处置中,他精准判断泄漏点、快速设置警戒区、熟练操作堵漏工具,全程行云流水,再夺第三名。凭借这两项成绩,他成功跻身“陕西省技术能手”行列。
真正的考验,在实战中到来。2025年6月,厂区附近物流园一辆货车起火,车内塑料制品燃烧产生辆大量有毒浓烟,两名司机被困驾驶室。贺龙龙主动加入搜救组,佩戴空气呼吸器冲进火场。在能见度不足1米的浓烟里,他凭着触觉摸索到驾驶室,发现司机被变形的车门卡住。“别慌!我来救你们!”他一边安抚司机情绪,一边迅速用液压破拆工具扩张车门,还不忘用湿毛巾捂住司机口鼻,半扶半抱将两人转移至安全区域。“直到把人送上救护车,我才发现衣服被熏成了黑色,呼吸器里还残留着烟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贺龙龙说。
“小贺虽然年轻,但关键时刻能顶得上、打得赢,每次出警都冲在前面,这‘特殊贡献奖’他配得上!”榆林炼油厂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的评价,是对他最好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