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7年度全省目标责任考核进入年终考核阶段,“目标责任考核”一跃成为近期陕西政治生活中“最时尚”的名词,被称为陕西的“省考”。
这次考核与以往不同,在给省建设厅的考核指标中,有很多数据,要求非常具体。如“安排5%以上的土地出让金用于廉租住房建设,扩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覆盖范围”、“完成房地产投资420亿元”、“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216亿元”等,类似的指标在其他部门也不鲜见。
省文物局考核办负责人,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文物局《2007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任务分解书》。五大项工作内容,被归纳为十项任务分解到各处室,同时又细分为123个小项,每个小项都明确负责人、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
在全省2007年开始实施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包括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等方面,体现了“三位一体”的考核新格局。有关人士表示,如此大规模、全面的综合考核,在我省还是第一次,在全国也尚属首创。
考核是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进行的。陕西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第一组长、省长为组长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组织部,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一法一则一指标”,这是陕西全省考核的“基本法”,对考核的指标、标准、考核程序等作了详细规定。其中包括《关于各市(区)和省直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试行办法》、《各市(区)和省直部门2007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的通知》,及《〈关于各市(区)和省直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试行办法〉实施细则》。
在2007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陕西省委提出了又好又快建设西部强省的奋斗目标。而一系列坚决而明确的考核举措表明,由新一届省委提出并强力推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激活陕西的政治生态,成为建设西部强省的制度保证。
连续五年来,考核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与2007年相比,2008年考核新增了民生八大工程、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等指标;2009年突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指标。2010年突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等指标;2011年突出了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等指标。
这五年来,陕西共有省“两代表、一委员”4870人次、服务对象1.2万人次参与社会评价,6万余名群众参与电话调查,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评判和监督,让“群众满意”成为检验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
这五年,全省共对58921人次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测评和综合评价,对296个各级一般和较差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对42名各级部门单位主要领导给予了免职处理。
陕西五年的实践证明:这个“三位一体”的考核新格局,体现中央要求、符合陕西实际、顺应群众意愿,极大促进了各级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改进执政方式、提升执政水平,已经成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保证,对推动全省科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全省考核工作的提升带动下,五年来陕西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位居全国第四,比全国平均增速快4.4个百分点,是全省历史上发展最快和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之一;同时全省民生领域累计投入7347亿元,一系列关系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加快实施,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逐步解决,人民群众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