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4日注定将载入史册:这一天,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地域跨度最广,惠及人口最多的重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在陕西延川黄土塬、塔里木气田、新疆库尔勒、江苏无锡新区和上海白鹤镇等五个施工工地同时开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专门发来《贺信》。《贺信》指出,西气东输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希望沿线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参与工程建设的全体员工,精心组织,加强协作,群策群力,科学施工,把西气东输工程建成一流工程。
西气东输看陕西。陕北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占据了怎样的分量,工程的设计说明了一切:为确保西气东输经过榆林靖边,西气东输管道不计代价地向北拐了一个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勘探,探明陕北气田作为我国当时陆地最大的整装气田,远期储量达3.69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4745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靖边、横山、榆阳等县区,面积4130平方公里。
开工次年,西气东输工程便取得重大成果:在举国欢庆祖国诞辰54周年之际,陕北靖边天然气开始输往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等广大地区。
当日上午10时20分,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工厂的工人扳动6个橙黄色进气阀门,瞬时间,每秒4.1立方米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进西气东输管道,直奔上海和华东地区。
西气东输的东段从靖边到上海建成投产后,时任管道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史航向朋友发了一条短信:两年了,通气了,不容易啊,什么都别说了,眼泪哗哗的。2004年元月1日,靖边开始向上海商业供气。
截至目前,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工程干支线加上境外管线,长度达到15000多公里,不仅是国内也是全世界距离最长的管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穿越的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惠及人口超过4亿人,是惠及人口最多的基础设施工程。
其实,早在西气东输工程启动以前,陕北已经开始向首都北京输送天然气:1996年3月,陕京管道一线开工建设,次年9月建成投产,管道途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三省一市22个县,是当时我国陆地上距离最长、口径最大、压力最高且实现全部自动化管理的输气管道。随着北京的不断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为了确保北京市民用气需求,陕京二线、永唐秦管道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开工建设。相关的管道增输工程、储气库建设也相继进行。到2010年年底,陕京管道系统包括陕京一线、陕京二线、陕京三线、永唐秦输气管道、港清线、大港储气库群和京58储气库群。管道全长3427公里,年输气能力为270亿立方米,日调峰能力4000万立方米,供气量年均增长率达40%,在实现与西气东输、中亚管道的连接后,陕京管道的保障供气能力大幅度提高。
“天然气如今已经是老百姓最重要的民生资源,一刻都停不得。而天然气成为老百姓生活必需品,就是始于西气东输。”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蒋洁敏说。
78岁的田秀荣在北京西城区六铺炕已生活50多年。在她看来,管道天然气让她既远离了人工煤气的污染,又告别了液化石油气的购买难题。她说:“天然气让我的日子更美了。”目前,像田秀荣这样用上天然气的北京居民已有411万户,他们用的气均来自陕京管道系统。
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不仅让老百姓免去了烧煤、烧柴和换煤气罐的麻烦,而且对改善环境质量意义重大。仅以一、二线工程每年输送的天然气量计算,就可以少烧燃煤12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2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