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高西沟村“三变”改革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时间:2021-12-06 09:44

      今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高西沟考察时指出,“高西沟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全体村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高西沟位于米脂城北20公里,全村人口195户600人,总面积4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达70%,2021年村集体经营收益突破1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51元,获得省部级荣誉30多项,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挥集体优势,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西沟村始终坚持选优配强“领头雁”,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四任支部班子坚持组织社员筹工筹劳打坝、修梯田、植树造林开展生态治理,到八十年代通过“捺手印”家庭联产承包,再到新时期通过“拈纸蛋蛋”出租集体资产,灵活运用政策、宜分则分宜统则统。“三变”改革中充分发扬民主,监督不走过场,制定管人、管事、管钱、管权务实管用制度18项,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95户600人,设置人口股600股。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将合作社盈余的30%作为公积金,用于集体产业再扩大生产,10%作为公益金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剩余的60%按股分红。发放股权证195本,确保成员在证上有名、名下有权、权能落地,为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生态治理,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

      高西沟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1953年村集体从治理40架山21条沟开始,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淤地打坝堰,高山远山森林山,近山阳坡建果园,荒坡陡坬种牧草,塌崖烂畔种柠条”的做法,独创了林草田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用地模式,初步实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联产承包时,高西沟村坚持“林不分、树不砍、草不毁”,把1660亩生态林留归集体管理。为放大生态效益,近年来调整为“三二一”用地模式,实现了“泥不下山,洪水不出沟,不向黄河输送泥沙”的愿望,将高西沟治理成梯田层层盘山头、高山松柏连成片的“陕北小江南”。目前,高西沟绿水青山、风景如画,千亩良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坚持多元发展,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乘着“三变”改革春风,高西沟村统筹资源求“变”、聚集要素促“变”,把家门口的好风景变成好“钱”景,探索形成“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栽下“致富果”。高西沟立足村内千亩高标准苹果示范基地,注册“高西沟山地苹果”品牌,实行统一培训、分选、包装、销售,建立集产、选、包、销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成立了“高西沟陕北直播基地”,主播带货,线上线下互促,村集体按销售额收取服务费,实现双赢。种下“生态米”。经多年治理,高西沟形成了独特的小流域气候,降雨充足、土壤肥沃,种植的1000亩谷子产量较县平均水平高30%。2020年为解决小米“卖难”问题,集体盘活闲置土地新建加工厂,外包给农业龙头企业,公司订单收购全村谷子。吃上“旅游饭”。高西沟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最有魅力乡村、国家水利风景区,今年已接待游客5万人次,旅游收入80余万元。

      下一步,高西沟村将加快农旅融合,探索实施碳汇林、生态康养等项目,把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和社会效益,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返回米脂新闻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