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米脂桃镇决胜全面小康一线的故事—— 山沟里唱响富民歌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时间:2021-04-27 10:08
加工小米
帮助销售土鸡蛋
养羊走上致富路
石碾小米入选“一村一品”
湖羊养殖基地管理人员储备饲草

记者 马露露 任惠 通讯员 杜海斌 杜银宝
 
   3月22日一大早,天还未亮,家住米脂县桃镇王坪村的村民王久胜,便来到自家牛棚开始清扫、拌料……同往常一样,王久胜在此起彼伏的“哞哞”声中开启了忙碌而幸福的一天。“我现在养9头牛,去年年底卖了9头,收入7万余元,我能实现脱贫致富都是牛的功劳!”谈起自己精心喂养的牛,王久胜激动地打开了话匣子。
 
   王久胜的故事只是桃镇走上脱贫致富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以米脂县打造“一红一黄、一黑一白”产业为核心,以“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为脱贫攻坚突破口,坚持“特色养殖”和“规模种植”双轮驱动,大力发展小米、苹果、湖羊等产业,有力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桃镇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申家沟村:特色养殖“钱”景好
 
   近日,记者走进申家沟村湖羊养殖基地,看到分布于两个羊舍的450只湖羊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的生存环境,“咩咩”叫声此起彼伏,长势良好。5个月前,这些湖羊从安徽来到这里安家落户。湖羊产子率高,可圈养、不挑食,肉质好,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入住新家没多久,羊宝宝陆续降生,给该村增收致富带来了新的动力。
 
   申家沟村总耕地面积3650亩,人均耕地3.66亩,自古以来村民一直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2017年初,为有效解决村民收入不稳定问题,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开始探索申家沟村的致富之路。同年11月,成立了勤农丰专业合作社,全村近78%的谷子种植户加入了合作社,并形成1050亩的高标准谷坊农田,整体规划集中连片种植地膜谷子。为了配套杂粮种植销售,该村又新建了集体小杂粮加工厂,大大增加了农户的收成,使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村民有了分红。2020年,申家沟村村民人均收入达11600元。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5月,该村申报实施了榆林市“涉农扶南”资金发展项目,利用村集体荒地30多亩,建成了养殖规模达5000只的湖羊养殖示范基地,其中,建设饲草料储存棚600平方米,羊舍面积1324.8平方米,目前,这里已成为米脂县占地面积最大的湖羊种羊养殖基地。
 
   据申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申善武介绍,该项目与米脂县兰福祥养殖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体养殖合作协议,由兰福祥养殖有限公司提供配种、养殖技术和羔羊回收服务,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收购饲料等形式,与申家沟村61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逐年进行入股分红,带贫益贫,采取“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经营模式,实现企业盈利、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的目标。
 
   眼下,养殖场已经产出第一批羔羊260只,谈及未来申善武坦言,在未来两年要把湖羊的养殖规模扩大到5000只以上。“1只母羊平均1年能生产3只小羊,喂到出栏,每只羊净收入700多元。按这个行情估算,3只羊就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两年后养殖场预计年产值可达100多万元。”申善武说。
 
王坪村:第一书记解民忧
 
   “这里山美、水美,土特产的味道更美,本人倾力推介王坪村村民艾绳飞家新下的土鸡蛋,100元50枚,城区免费送货。”3月22日上午8点,杜晓军将这一销售信息发到了朋友圈后,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杜晓军是长庆油田第二采气厂驻桃镇王坪村第一书记,艾绳飞是该村村民,2017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常年来一直靠种地和喂养10多只土鸡维持生计。进村入户走访的杜晓军得知情况后,在朋友圈帮忙推广销售,每周五下班,杜晓军便会逐单记录,分箱打包,把家人、同事、朋友要的鸡蛋从村里捎回市区,义务当起了“快递员”。
 
   随着询问和购买的人越来越多,2019年,艾绳飞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将自家的三孔旧窑洞改造成了新鸡棚。目前,艾绳飞喂养的土鸡已经达到100只,他还喂养了27只山羊,去年年底一算账,全年收入近3.5万元。“全凭人家杜书记帮忙代卖。”艾绳飞乐得合不拢嘴。
 
   王坪村山大沟深、交通闭塞,是全县闻名的贫困村。2017年底,前王坪村、后王坪村、木瓜沟村合并为王坪村,贫困户由并村前的14户增加至75户。2017年8月,杜晓军来到王坪村担任第一书记。“记得刚来村里时,村民一致反映,村口的两座断桥需要修一下,出行实在不方便。于是我主动和派驻单位联系,争取了30万元资金,一个月之后,断桥连了起来。”杜晓军说,此举也把他和群众的心连了起来。
 
   几年来,杜晓军和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先后帮该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改造,实施高标准谷坊农田200亩,砖插道路硬化5600米,新建水井2口,完成美丽乡村入户实施项目273户,现在,提起这个村,附近十里八乡村民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2019年底,杜晓军在争取村民意见后,又向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气厂申请资金120万元,帮扶建设了湖羊养殖基地,年存栏可达1000只,目前养殖场已经投入运营。“今年,我们将按照统一品牌、统一提供羔羊、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回收肉羊‘五统一’经营方式,带动农户成立家庭农场,发展湖羊养殖,打造‘一村一品’规模化湖羊养殖村。今年初步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再引进200只湖羊,预计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杜晓军说。
 
另寺村:种植大户“传帮带”
 
   眼下正是山地苹果的压枝期,在桃镇另寺村果农大户冯继亮的苹果基地,10多名村民抢抓农时忙着给苹果树压枝,为今年的丰产丰收打好基础。“来这里务工每天能收入100元,挣钱顾家两不误,就近务工挺好的。”村民张美新告诉记者,家中6亩土地流转给基地发展产业,每亩地每年可收入租金300元。
 
   另寺村位于米脂县城东35公里处,由原另寺、高坪、李家沟三个村合并而成,总耕地面积5170亩,其中,果树经济林1800亩。过去,村民习惯于种植杂粮等农作物,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果树经济林基本撂荒。
 
   近年来,随着桃镇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为了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实现共同致富,农民出身的冯继亮返乡创业,投资100万元流转了村里300亩土地,种植山地苹果,并于2018年创办了专业合作社,新建100吨果库2个,吸纳周边50多名村民在基地常年务工,2020年,单是劳务用工工资就发出去近40万元。“我在外面做生意挣了点钱,一直想把村里的撂荒地盘活起来。”冯继亮说。
 
   50岁的村民任冬年是村里的“能人”,他以前学过打铁,后来又开始跑运输,当打听到产业大户冯继亮的果园相当不错时,2018年,他决定返乡经营自家的果园。“我家有30多亩果园,现在全种上果树了,去年收入7万多元,这比在外跑运输稳妥,还能顾家。”任冬年说。通过果农大户冯继亮的示范带动,另寺村村民看到了收成和效益,家家户户开始营务果树。
 
   为了更好发展苹果产业,村“两委”还经常联系县果业技术服务中心,采取现场讲理论、现场教技术、现场作示范的办法,对全村果园进行技术跟踪指导服务。在日常管理中,冯宏亮也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免费教给村民,通过他的“传帮带”,如今的另寺村已经实现人人懂技术、户户会管理。
 
   近年来,另寺村通过大力培育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流转和“自建+流转”等方式,将全村幼园集中到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手中,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管理,全面有效提升果园管理质量,增加果农收入。目前,该村现有1800亩果树经济林,去年年产量30万斤左右,今年是果树进入盛果期的第一年,年产量预计翻一番。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杜银宝摄)

返回米脂新闻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