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持续推进生态建设纪实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杨晓慧王衡 周亚楠 时间:2018-07-06 17:02

 

    “现在有条件了,每天早晚都会去河滨公园锻炼一会儿,对身体好,心情也好。”家住米脂县城的朱仁斌说。

    朱仁斌的生活日常,是米脂县围绕“生态优美、文化繁荣、百姓富裕、社会和谐”取得成就的折射。近年来,米脂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千里绿色长廊、美丽乡村建设、林业产业、森林抚育等国家、省、市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让森林走进城市、乡村,百姓普享生态福利。

    截至去年底,米脂林地总面积92.1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2.36%。其中退耕还林人工造林面积24.45万亩,千里绿色长廊工程人工造林面积2.8万亩,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面积15.8万亩,封山育林2.4万亩,国家公益林确认面积54.31万亩;森林覆盖率17.73%,林草覆盖率34.2%。

   “下一步,米脂将按照城乡统筹、生态优先的理念,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努力打破城乡绿化管理二元体制,统一城乡绿化管理,规范森林资源管护,有序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为全县群众营造良好人居环境。”米脂县林业局局长申宝林介绍说。

生态立村——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文明村”、“全省综合示范先进村党组织”……

    在米脂县高西沟村委会的荣誉墙上,挂满的中省市奖牌见证着几代高西沟人,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陕北小山村治理为塞上小江南的奋斗史。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高西沟村就开启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伟大征程。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粮则粮”的原则,用三分之一土地植树造林,三分之一土地种草养牧,三分之一土地种粮务农,创造了“三三制”模式,随后发展为生态型林业、主导经济型牧业、补充自给型农业的林草田“三二一”模式。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该村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主导产业从以往农牧型转向多元化,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从五十年代初退耕还林还草开始,高西沟村就形成林草覆盖率逐年提高、水土流失逐年减少、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的良性循环。”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高兴地说,近年来,高西沟村坚持发展粮、果、菜、牧等多种经营,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组织农民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2006年,高西沟村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村”后,村党支部更是大力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不断增加群众收入。2017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260元。

    高西沟人实现了半个世纪的坚守。60多年来,虽然发展蓝图不断翻新、发展方式与时俱进,但保持水土、改善生态始终是高西沟人不变的主题。如今,高西沟拥有生态林1660亩、经济林793亩、草地1500亩,真正走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

以绿为脉——

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站在宋硷村山上眺望,整齐划一的小树、曲径通幽的小路、正在修建的凉亭……昔日的满目荒芜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环绕的良好生态。

    “我们正缺一个这样的公园呢!”米脂县银州街道办事处宋硷村支书赵锦帜开心地说,以前山上几乎都是撂荒地,如今开始绿化、修建,打造山地公园,将来会成为村民散步休闲的好地方。

    今年起,米脂在县城外围3—5公里的范围实施城区绿化工程,打造城区旅游休闲公园,确保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其中,宋硷村山地公园是二期项目,以242过境线为主框架,结合银南安居工程而新建的公园,预计于2020年建成,届时将新增绿地4000亩。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米脂还开展县城环城防护林带、城区道路绿化、街头绿地及绿色休闲公园等具有防护效应和休闲、旅游、健身功能的绿色环保绿地建设。在城区,新建盘龙山山地公园1380亩,计划投资8700万元,今年加大道路绿化、街头绿地建设及提升改造力度,强化城区各单位办公、生活区域的绿化美化。在全县境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地方道路沿线两侧完成绿化总里程47.46公里,其中提升改造35.8公里,新建11.66公里。对榆绥高速、G210等道路现有绿化带进行补植完善,对绿化规格较低和退化严重的绿化带进行提升改造,绿化里程19.5公里;对已建成的242过境线进行绿化美化,绿化里程11.66公里;在地方道路沿线两侧营造护路林、景观林,绿化里程16.3公里。

    申宝林告诉记者,米脂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规划原则,以杏、杨、柳、槐等乡土树种为主,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搭配的模式,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林业产业建设与绿化美化环境相结合的林种配置方式,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变荒为景——

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生态家园先进村”“全国文明村镇”“陕西省文明村镇”……在米脂县杜家石沟镇柳家坬村村委会,墙上的一面面荣誉牌匾见证着该村的美丽蝶变。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柳家坬人以“泥不下山,水不出沟”为治理目标,因地制宜,征山治水,退耕还林,截至目前,退耕还林面积达1600多亩,林草覆盖率达80%以上,目光所及之处一片生机盎然。

    “村里现在环境这么好,还是得益于退耕还林。”今年69岁的村民常增爱回忆说,他年轻时村里全是山地,家家户户以此为生,靠天吃饭;自从2004年大面积退耕还林后,水上山了,环境美了,生活也好了!他家退耕还林20亩左右,每年还可以领取两三千元的补助。“儿女们想接我去城里住,但我觉得村里山青水绿,住着舒服!”常增爱说。

    近年来,米脂加大地方配套力度,对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去年,新增实施面积1.4万亩。与此同时,管护好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21.55万亩以及新一轮退耕还林地2.9万亩,加强抚育、改造,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

    米脂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生态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充分利用村庄隙地、河流水系、村庄周围山体等自然要素,开展进村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农田林网绿化,改善人居生态环境。自2011年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实施以来,营造防护林9.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绿化村庄41个,新增10个。

兴林富民——

扶贫走出生态、产业共赢新路子

    站在米脂县桃镇小寺则村的山上远眺,满目皆是翠绿欲滴的核桃树。走近一看,树上挂了不少绿色的果子,三三两两挤在一起,像一颗颗青色的“乒乓球”。

    “2012年至2014年间,我们村里共栽植了1000多亩核桃树,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提高了经济收入。”该村村民刘高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这里都是山地,主要种植小米、豆子等杂粮,一亩地一年下来收入两三百元;而栽植核桃,挂果后一亩地大概能产1000斤鲜核桃,按照市场价一斤三四元算,一亩地能收入三四千元,是以前的十几倍!

    为了充分发挥林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该县大力实施生态精准扶贫,在杨家沟镇、印斗镇、杜家石沟镇等地发展核桃、红枣等各种经济林树种。截至目前,核桃基地30330亩,红枣低产改造2000亩。与此同时,米脂每年请山西省核桃专家到实地指导苗木修剪、抚育、管理等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生态脱贫。

    “作为林业产业化富民工程,我们不断加强经济林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创新营销模式,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申宝林介绍说。

    据了解,在原有山地苹果基地17.6万亩的基础上,该县预计今年新建苹果基地2.4万亩,并利用林下空地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县鸳鸯山、七里庙、蒋沟、镇子湾等村,米脂培育和推广油用牡丹、金银花、黄芪、板蓝根、远志、柴胡等各种药材2020亩,银州街道办高渠便民服务中心苹果基地套种红葱650亩,建立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同时,做好灌木资源转化利用和苗木培育,对平茬后的灌木枝条进行充分利用,新增培育适销对路的苗木品种。

    下一步,该县计划提升中国最美乡村高西沟、杨家沟毛主席旧居、李鼎铭旧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保护资源——

“绿色亮剑”维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好森林能更有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森林就是守护米脂的未来。为此,该县开展“绿色亮剑”行动,加强封山禁牧、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保护、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积极实施中幼龄林更新、抚育和退化、老化林的改造提升;加快自然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

    据统计,全县公益林面积达到54.31万亩。该县还对全县交通干道沿线、重点林区中幼龄林进行抚育,每年抚育1.5万亩;把护林员责任夯实,把林区划分到片到人,在重点林区新建防火通道35公里;加强有害生物防治,使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启动救助站建设,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和扩大繁殖工作;对已核实的古树群、古树、名木进行建档挂牌、造册登记、跟踪管理和分级保护;升级改造现有状况较差的道路20公里,新建林业科普基地1处、森林体验基地3处。

    此外,米脂沿无定河流域防护景观带,在城郊镇五里沟、镇子湾、党家沟、背东山、孟岔、蒋沟、官庄、姬家峁等村打造“万亩防护林带”,全面提升主要河流水系及水源区的防洪减灾、水源涵养和生态屏障防护能力。

返回米脂新闻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