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912-6212255邮箱:1483081441@qq.com

米脂县诗词学会会员同题练笔

时间:2025-11-18

主  持:高红梅

题  目:《十月》(体裁不限)

时光苒苒,蓦然回首时,我们告别了浅秋九月,走进了金秋十月。十月的金秋,万物斑斓,既有“霜叶红于于二月花”的热烈;又有“菊残也有傲霜枝”的坚韧,愿十月的诗行里,有你的一份秋日浪漫与收获。

姜涛

十月

欣然双节喜相逢,遍地跃盈中国红。

玉兔隐云羞弄月,嫦娥凡慕别琼宫。

芳灯霓彩缤纷竞,悦耳歌声舞健雄。

柳笑风香花静醉,腾飞华夏韵鸿融。

高粱火红糜谷黄,四围孕秀果瓜香。

金秋十月竞韶舞,涌彩流芳丰收忙。

:两首诗围绕双节与金秋十月展开,节日气氛浓郁,意象传统且丰富。以“高粱火红糜谷黄”精准勾勒陕北丰收色彩,并借神话增添浪漫色彩,“柳笑风香花静醉”使画面更具感染力。整首诗意象鲜明,立意积极。展现节日的喜悦与祥和氛围体现出丰收之景的欢乐祥和。

艾绍喜

十月

蛩声已息水流寒,归雁逐唳云路边。

勿怨西风摧绿叶,间红间黄亦斑斓。

:全诗描绘十月秋景,主题侧重于秋意变化。用词精准,“蛩声已息水流寒”寥寥数语勾勒出秋的清冷。“勿怨西风摧绿叶,间红间黄亦斑斓”展现出对秋景的独特感悟,情感转折自然。十分喜欢“间红间黄亦斑斓”这一句,体现出对秋色辩证的欣赏,有哲思韵味,借景抒情,表达出一种豁达的心境。


周德成 

十月

万山草木色斑斓,溪水潺湲步步欢。

糜谷弯腰高粱笑,大雁列队歌向南。

:全诗围绕十月自然景观与丰收景象,立意于赞美秋之美。用词清新自然,“万山草木色斑斓,溪水潺湲步步欢”生动描绘出山间景色的多彩与溪水的欢快。通过拟人手法,“糜谷弯腰高粱笑”使丰收之景更具画面感,呈现出一幅欢快的秋日田园图。

孙成纪

十月

金风缕缕绕楼台,玉桂幽香入户来。

遥望长空鸿雁过,近观园圃菊花开。

新词一曲因君写,秋韵群山任我裁。

且喜斜阳临水榭,霞光对影共徘徊。

:工稳的七律,将十月秋景与个人感受,充分融入诗作,用词优美典雅,“金风缕缕绕楼台,玉桂幽香入户来”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氛围。从遥望长空到近观园圃,远近结合,动静相衬;“新词一曲因君写,秋韵群山任我裁”,景与情巧妙融合,意境优美。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古典韵味十足。

刘向东

十月

日月轮回近晚秋,斑斓暗淡映双眸。

天公不可分毫异,笑对霜花忘百愁。

:言简意赅,富含理趣。由自然轮回想到人生晚秋,承接自然富有哲理。但能以“笑对霜花”的豁达心态处之,人生境界自然开阔。

冯光普


临江仙·金秋十月

野田糜谷抬头笑,秋风拂面柔黄。坝边芦苇俊颜妆,雀飞苹果嘴尝香。  遥远山坡松叶翠,破皮苞米芬芳。农人奋斗粒归仓。民安盛世续辉煌。

:描绘金秋十月田野、山坡等景色及农人丰收场景,表达对盛世的赞美,主题鲜明积极。“抬头笑”“俊颜妆”“嘴尝香”等,生动展现秋景活力;运用白描手法,细致勾勒出一幅金秋画卷,词句朴实,生活气息浓厚。


柴天禄

十月

鸿雁南翔于天高,大地五彩胜春潮。

高梁苹果羞红脸,谷黍穗饱笑弯腰。

河川稻香蟹肥壮,山坡机收似波涛。

秋景随处竟诗意,游客所至皆言好。

描绘了一幅秋景图,从自然万物如鸿雁、大地、高粱等描绘十月秋景,展现秋之美,表达对秋天的喜爱。“羞红脸”“笑弯腰”“胜春潮”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结合,突出大地五彩斑斓,增强感染力。构建出绚丽多彩、富有生机的画面,具有很强的美感。


常炜

十月

秋雨绵绵入夜阑,黄肥绿瘦月半残。

 西风难解人间情,雁声过后天亦寒!

:诗句“黄肥绿瘦”化用李清照词句,形象写出秋景色彩变化;“难解人间情”赋予西风情感,十分生动。全诗略带愁绪的氛围,营造出一种秋夜清冷、寒凉与孤寂的美感,触动读者心弦。“西风难解人间情”赋予自然风物以人情,增加了作品的深度。


申为海

十月

金秋盛典焕新妆,华诞欣逢月满廊。

丹桂香融千户饼,红旗漫卷万家窗。

七十六载山河固,十四亿心灯火煌。

再绘宏图齐奋楫,长风伴鹤再启航!

:应景之作,格局正大,气象恢宏。将中秋与国庆双节交融,尾联的展望充满奋进的豪情。表达对祖国的赞美与祝福,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立意高远。对仗工整严谨,韵律之美,充满喜庆、昂扬之感,给人以振奋向上的激情。

杨继和


醉花阴•十月

金秋岁月,庄稼泛金黄。硕果挂枝香。丰收景色撩人醉。归雁向南翔。光阴似箭入秋凉。草木换时妆。丹枫霜染层林变,秋景也辉煌。

:此首诗描绘金秋庄稼金黄、硕果飘香、归雁南翔等秋景,抒发对秋景的喜爱与赞美。“撩人醉”颇具吸引力。以简洁语言勾勒秋景,情景交融,自然流畅。


白金禾

红豆安心里,多维亮肚皮。

大雁传天籁,秋娘扮整齐。

更像一首咏秋的谜语诗,意象跳跃,有奇趣。但作为“十月”主题,切入不够直接,内容稍显单薄。


吕能卿

十月

金秋银露玉蟾明,霓彩花坛喜乐迎。

十月神州同大庆,八方龙族共盛荣。

红旗指向潮流涌,舵手领航垂范擎。

富民强国兴国运,边彊永固续征程。

:一首标准的歌颂诗。结合金秋、国庆等元素,表达对国家繁荣的喜悦,对未来征程的信心,主题积极向上。运用对仗,如“十月神州同大庆,八方龙族共盛荣”,增强气势与韵律美。情感真挚,主旨明确,展现了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自豪。


常福元

十月山行

清晨回故邑,沐露陟山岗。

举首望征雁,迎曦赏旭阳。

耳熟歌韵雅,眼喜谷糜黄。

四野金秋画,归途带果香。

:诗句通过清晨回故邑山行所见所闻,表达对故乡秋景的喜爱与眷恋。“沐露”“举首”“迎曦”等词准确描绘动作;“歌韵雅”“谷糜黄”从听觉、视觉展现秋景。笔触细腻,营造出宁静、温馨的故乡秋景图,富有美感与生活气息。


周保和

十月的雨

中秋淫雨断愁肠,遍野庄稼都泡汤。

食到口边天不赐,一年劳苦又白忙。

:视角独特,情感真实动人。打破对十月丰收的常规赞美,直指农人辛酸,体现了现实,表现出作者的悲悯情怀,发人深省。


常丽霞

十月

菊傲玉颜凉,桂花杯满香。

西风移碧野,却染火紅妆。

日月写清卷,山河炫锦章,

夕阳无限美,又叹草头霜。

:五律工稳,写景抒情相结合。尾联“夕阳无限美,又叹草头霜”与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境深远,美好与感叹并存,富于哲理。


李志桂

十月多雨有感

风平雨幕沉,车过水如琴。

黄叶似轻舞,飘来满地金。

:二十字内意境全出。后两句“黄叶似轻舞,飘来满地金”观察细腻,比喻精妙,于平常景物中发现诗意,画面感与诗意完美结合的一幅秋意美景图。


史海浪

十月

十月双节长假期,万家游乐晚归迟。

秋风带雨凄连日,寒露悄来落叶时。

:真实记录了长假期间的世相与天气转变,生活气息浓。“万家游乐晚归迟”展现节日氛围;“凄连日”“悄来”描绘秋风寒露特点,点出季节特征,自然贴切。全诗语言简洁,画面感强,既有节日欢乐又有秋景的淡淡凄凉,形成对比,别具美感。


常正忠

十月

十月气爽正金秋,风和日丽众所求。

不料丰收遭淫雨,慨叹也为农业忧。

:先写十月金秋气爽是众人所求,后因淫雨影响丰收而忧虑,表达对农业的关注,主题贴近实际。先扬后抑,形成反差,朴实中见真情,体现出作者对农业民生的关怀之情,给人带来质朴的美感。


姬明洲

十月

秋风飕飕寒降霜,落叶无声滿地黄。

莫叹春色瞭乱眼,怎比硕果醉心房。

:通过秋风、落叶、硕果等描绘十月秋景,“飕飕”形容秋风,“寒降霜”“滿地黄”描绘秋景特点;并将春色与硕果对比,突出秋日魅力,营造出一种静谧、收获的秋景美感。


艾克生

十月

果红枝头染秋妆,金风摇谷雁过梁。 

牛铃慢奏黄昏曲,煮沸米酒小院香。

:这首诗画面感十足,通过“果红枝头”“金风摇谷”“牛铃慢奏”“米酒飘香”等意象,勾勒出十月乡村秋景的宁静与美好,给人以温暖闲适之感。用词巧妙,如“染秋妆”,赋予秋天以人的妆容之感,生动形象。如若能在整体情感表达上,挖掘与升华便更完美。


郭能

十月

一山秋风一山染,满树雨露满树香。

珍惜人间烟火事,直随云影归故乡。

:诗句“一山秋风一山染,满树雨露满树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画面感强。后两句“珍惜人间烟火事,直随云影归故乡”,情感真挚,将对故乡思念融入秋景描写中。营造出一种清新、温馨且略带乡愁的美感。


李秀锋

十月

国庆佳节又中秋,淡烟疏雨锁小楼。

半杯清茶洗尘累,一枕诗书解闲愁。

遥想景区声鼎沸,车堵人急何可休。

不若素笺拈佳句,丝丝清风拂案头。

:内容丰富,既描绘了国庆中秋双节的景色,如“淡烟疏雨锁小楼”,又融入了个人心境,“半杯清茶洗尘累,一枕诗书解闲愁”,还对比了景区的喧嚣与自己闲适的状态,层次分明。表达不随波逐流将景区热闹与自己以诗书为伴对比,突出心境,主题独特。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美感。


李锦娥

十月

连宵冷雨垂如幕,朝朝灌溉不肯休。

雨涝黄塬粱待熟,云封远壑豆初抽。

穗沉泥埂空期稔,农立荒田叹清秋。

莫道丰年容易得,一声蝉噤更添忧。

:整首诗有一种忧虑、无奈的现实美感。作者心思细腻,结合现实,生动地描绘了十月秋雨连绵导致的雨涝景象,“连宵冷雨垂如幕”“雨涝黄塬粱待熟”等诗句,将农民面对灾害的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语言功底了得,富有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高光生

十月淫雨

自古西北少淫雨,今朝霡霂滿中秋。

枣梨裂烂田园涝,糜谷生芽农户愁。

霶霈霖霪连数日,巷街积水可承舟。

游人冷缩旅途滞,玉兔藏身不忍眸。

:此诗格律严谨。以西北少雨的背景为衬托,突出此次秋雨连绵的异常,“枣梨裂烂田园涝,糜谷生芽农户愁”,生动描绘出雨灾对农作物和农民造成的影响,具有现实的沉重美感。语言稍显平实,在营造意境上可再斟酌。


高红梅

十月

阴雨连绵万木凋,炫眸银杏过河桥。

圄州古巷风萧瑟,翔凤秋声带露飘。

十字街头如蝶舞,城墙跟下弄新潮。

且看朔气磨锋后,明日春雷动九霄。

:通过阴雨连绵、银杏、古巷等描绘十月秋景,虽秋景萧瑟但寄希望于未来春雷,表达对未来期待,主题积极。我虽经过几次改动,但很不完美,就是“十字街头如蝶舞,城墙跟下弄新潮”这两句前后衔接与整体意境融合不够紧密,使其与整体的秋景及诗歌表达的情感更契合,是这首诗应该深入思考之处。


贺如熊

十月

塞北秋深雨未休,田园稼穑尽含愁。

唯祈红日破云出,五谷归仓解众忧。

:短短四句,将塞北秋深雨未休导致田园稼穑含愁的情景描绘得十分生动,情感直抒胸臆,“唯祈红日破云出,五谷归仓解众忧”,表达出农民对好天气和丰收的急切期盼。此诗借景抒情,立意贴近生活,体现民生关怀。读完此首诗,我才深切感受到,只有知晓了解作者境遇,才能深切体会到诗句所表达的意义。


杨媛媛

十月

大雁高飞排字去,秋山万木任风裁。

只余篱下金菊绽,犹似年年旧友来。

:诗歌画面感强,通过“大雁高飞”“秋山万木”“篱下金菊”等典型的秋景意象,刻画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借景抒情,以金菊如旧友来,表达出对时光和过往的一种感慨。


李英伟

十月

红黄染霜叶,晚照送流年。

莫叹繁花逝,秋色胜春天。

:语言简洁凝练,是作者独特之处。先描绘景象,后直抒胸臆表达对秋色的看法,体现出诗人对十月秋色的独特认识与欣赏,引发对季节与生命的思考,富含哲理,给人以鼓舞。

常秀秀

十月

秋叶纷繁炫彩妆,满山硕果正飘香。

欢呼十月举杯庆,咏唱中华喜气扬。

:作者通过“秋叶彩妆、满山硕果”描绘十月美景与丰收喜悦;通过“欢呼举杯、咏唱中华”表达对十月的赞美及对国家的热爱,主题欢快积极,语言通俗易懂,具生活气息若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引用诗词典故,让诗歌更具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


艾绍发

十月

十月是一首抒情诗

鲜花溢彩飘香

歌声高亢悠扬

十月里为祖国写上最壮丽诗篇

十月是一部洒满热土与热泪史卷

经过硝烟洗礼

用鲜血和生命奠基

写出五千年大气磅礴自强精神

置身十月空旷原野

看江山如此多娇

聆听国歌蘸着血和汗旋律

诉不尽缱绻衷情

沐浴十月金色阳光

祖国从深深耻辱到正义昂扬

走过了空前繁荣鼎盛辉煌

令全球属目凯歌冲宵

评:全诗以独特视角将十月比作抒情诗与历史画卷,高度赞美了祖国。用词充满情感,“洒满热土与热泪”“正义昂扬”等词,生动地展现出祖国发展历程中的艰辛与辉煌。运用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从历史回顾到当下展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常宏涛

【微型】十月

苹果羞红了脸,

谷子乐弯腰

蘸着连绵的秋雨

写下滚烫的诗行

评:微型诗,个人理解就是“以小见大,以简短的句式浓缩出整首诗的精华”三行微诗,极其凝练。拟人手法生动,“苹果羞红了脸,谷子乐弯腰”极简笔触传神,留白恰到好处;“滚烫的诗行”一语双关,将自然景象与创作热情巧妙融合,主题简洁明了。全诗小巧而精致,短短几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体现了微型诗的精妙之处。


田玉平

十月

秋风送走了九月浅浅的绿意,

迊来了十月绵绵细雨的秋凉。


田园里,枝头上,

到处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

秋风吹五谷,

涌进了百姓的粮仓。


十月,是一首金色的颂歌,

在开国大典的礼炮中唱响,

五星红旗从此引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


十月啊,

稚嫩因你变得成熟,

贫弱因你变为富强,

梦想因你变成现实,

耕耘因你获得满仓。


我赞美你,

金色的十月!

:本首诗是一首较为明显的赞美诗。从自然秋景过渡到对十月的赞美,先描写后抒情,从自然丰收到国家发展,层层递进,将十月与国家发展联系,情感真挚,升华主题。语言平实但富有感染力,展现出丰收与国家繁荣的美好画卷,给人积极向上之感。

艾丽婷

十月

雨声快要塞满了今秋十月的窗

不知是为了填补

我眼神里的空洞

还是增加另一种空洞


我已经从恐惧转为习惯

看一样东西

从清晰迅速变得模糊

就像目送那庞大的雁阵

消失在天幕

:现代诗中的佼佼者。语言极具现代感和个人特色,借景抒情,将内心情绪融入对秋雨、雁阵等描写中,营造出一种迷茫、朦胧的美感,让读者感受其内心世界。“雨声塞满窗”、“庞大的雁阵”等意象精准地传达了空洞、模糊与逝去的复杂心绪,艺术感染力强。

姬乃旺

十月

十月是一首悠扬的序曲,

悄然在秋风中奏响...

十月是金色的

农村广袤的田野里:

糜谷弯着腰,

在风中轻轻地摇曳;

高粱昂着头,

用红彤彤的脸庞,

迎着太阳笑;

果园里那一串串

一笼笼一簇簇的

各种果实,

像一盏盏小灯笼,

照亮了秋的寂寞...

城市的街头,

也换上了秋的衣裳:

道路两旁的树叶开始泛黄,

清冽的空气

不再被盛夏的燥热裹挟,

多了一丝舒服的凉意;

公园林荫小道散步的游人,

在落叶上踏出沙沙的声响...

城市没有田野那般的辽阔,

也没有山村那样的静谧,

但它也有自己的节奏和温度...


十月也是红色的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曾经的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

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和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为全球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伟大领袖毛主席

在天安门城楼上,

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标志着中国几千年半封建

半殖民的社会制度彻底结束!

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的

崭新时代开始啦!

我爱十月,

爱她不论是金色的,

还是红色的,

它都带给我们的

是丰收,

是喜悦,

是胜利,

是和平,

还有幸福和自由...

:构思宏大,内容丰富厚实。将自然的景色与历史的红色交织,从田园到城市,从苏联到中国,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既有秋景的生动画面美,又有历史厚重感带来的震撼美。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历史思考,场面宏大,主题积极正能量满满。


高永慧

金秋十月

走过远古

走过荒原

风云变幻

一走就是几千年


1949

金秋十月

走过荆棘

走过血野

搏击沧浪

喜得桑田

北京城楼

巨人宣言

中华民族

屹立东天

睡狮已醒

震撼世界

共和国黎明

曙光晔烨


1959

金秋十月

走进暖阳

憧憬幸福

诗意理想

五星红旗

助我成长

少先队歌

激我向上

华苑处处逸清香


1969 

金秋十月

全国一片

红色海洋

主席接见

万分荣光

茶余饭后

语录武装

青春热血

遍洒山庄

沃野千里

熔炉天地炼青钢


1979

金秋十月

丹桂飘香

邓公南巡

画圈定策

三中全会

确定党纲

国门敞开

迎接暑光

改革开放

奔赴小康

人民福祉

主题至上


2019

金秋十月

新冠病毒

祸害中华

中央急发

战斗檄文

举国上下

齐布方阵

白衣舍

顽战毒魔

擎剑豪士

勇斩魍疴

早除黑霾

重见彩云

雄阔悲怆

彪炳青史

鲜血闪烁

晨曦光波


2022----2024

金秋十月

瑞气东临

霞光万丈

廿大召开

党事盛况

全国人民

喜气洋洋

习总讲话

群情激昂

不忘初心

改革开放

传统文化

继续发扬

科学军事

更要加强

砥砺前行

搏击骇浪

国内阴风

国外财狼

坚决打击

免除祸殃

官场腐败

不敢猖狂

双百方针

不容搅黄

复兴之路

步伐铿锵

毗蜉撼树

无可自量

历史车轮

岂能覆辙

面向大海

再度启航

世界共同

和平方向

习总掌舵

万众欢畅

高歌猛进

胜利在望

:全诗以时间为序,以十年为节点,选取关键历史节点,以点带面,展现国家发展脉络,情感真挚。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历史洞察力,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共和国编年史诗。


申世芬

十月

天空将云朵揉碎成沙海

太阳和月亮深陷其中


几只麻雀大着胆子

冒雨奔走在冰冷草尖


雨声轻弹街巷

墙角里那些细碎虫语

适合在伞下一个人偷听


大地绵软,足音轻叩

却无意间挤出些

写满文字的汁液如醉酒


在这个过于茂盛的季节

载不动太多无言离愁


又见那一株株鲜活的植物

在十月拥挤的时光隧道里

一边点亮别人,一边照见自己

:现代诗佳作。作者所见之景虽寻常,但构思奇特,用词新颖而灵巧:“揉碎”“深陷”“大着胆子”等词充满想象力,生动描绘出细腻的十月画面,情景交融。语言充满张力,在忧郁的基调中探寻生命的意义,耐人寻味。


常胜强

十月

风停在十月的最高处

那种高,比海水更深且更蓝

云朵停在叶脉上,薄凉

被染的通红。一场盛大的落幕

无根的蓬草

与苍老锲入同一处

厚重的土地


月亮格外的圆,新的汁液

从光阴的裂缝中渗出来

滋养了一些孤独的身影

枝头的红,裹挟着温暖的味道

像一匹布,无限的留白

在消失的尘世里生根


熟透的十月,大地无言

房间空了

烛泪枯了。当尘埃

推开虚掩的门

寂静在空气中凝结

熟悉的石头,陌生的文字

失去温度的遗憾

一场场未经约定的雨

淅淅沥沥

就像是偷走了

一段段圆缺反复的泥泞人间


:郁郁浓烈的气息,深邃中富含哲思,是此首诗的特质。“风高与海深”看似牛马不相及的对比,新奇独特。“熟透的十月,大地无言”留白精妙,引人思索。叠加的种种意象,营造出一种深邃、孤寂清冷的意境,略带淡淡的忧伤,富含诗意之美。


姬炜

十月

云的胡茬

扎不痛大地的肌肤

风的冷言冷语

吹不裂根与干的牵连


东方的红

支撑着龙的脊骨

那前赴后继的英烈

总使人澎湃激昂


斧头与镰刀

依旧在开辟和耕耘

这闪烁的五星

一定能圆我

中华崛起的梦

:这首诗视角独特,“以风、云点睛之笔过渡到国家”表达对国家的赞美;“扎不痛”“吹不裂”展现坚定;“支撑龙的脊骨”“澎湃激昂”等表达对国家情感。用词准确生动,全诗充满豪迈、振奋之感,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之美!


姬小玲

十月

连绵秋雨将夏浪残存的暖意

一一浇灭

燕群润湿的翅膀

飞不出北方阴霾的天空

隐匿的枯萎集体沉沦于

一边褪色一边暗自伤神


红枣如花盛开

黄叶拓影墨路

春风和夏雨

以过往的名义安抚草木

北风和朔雪按捺不住地

席卷而来


秋荷以另一种状态

诠释残缺之美

庄稼试图绕开秋雨裸奔粮仓

我将湿漉的文字码放整齐

以期如苔痕绽放绿意

:小玲的现代诗语言很具诗意,丰富的修辞,如“连绵秋雨将夏浪残存的暖意一一浇灭”,形象地写出秋雨带来的凉意。诗歌从自然景象到内心感悟,多种意象组合,营造出秋景变化与内心情绪交织,层层递进,情感细腻。给人以一种既萧瑟又充满希望的美感。


延利

致十月

火红的十月,

是稻浪翻金、硕果压枝的

丰收盛景,

更是锣鼓喧天、

举国欢腾的盛世乐章。

我爱这红如烈焰的季节,

更爱这五星红旗在风里

舒展的每一寸锋芒,

那抹红,是心底最滚烫的信仰。


恍惚间,似见英烈们

踏破枪林弹雨,以血肉为炬,

为新中国劈开黑暗、

照亮前路;他们前仆后继的身影,

早已化作山河间的丰碑,

刻进中华土地的每一道脉络。


在这个承载民族记忆

与认同的日子,无需

堆砌滚烫的誓言,

我愿以赤诚为笔,

以热血为墨,把对祖国的热爱,

写进晨曦里的炊烟,

写进晚风中的歌谣,

写进每一个平凡却坚定的朝暮。

:情感真挚热烈,将十月的丰收景象与国庆的喜悦相结合,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从缅怀英烈到表达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层层递进。语言富有文采,既有画面美;立意深刻,充满正能量。


综合评析

一、金秋礼赞与时代共鸣本期作品紧扣十月核心,呈现三大主题方向:

1.丰收盛景:姜涛高粱火红糜谷黄、周德成糜谷弯腰高粱笑、李琳每穗都坠着阳光的重量等,以具象化的田园意象,勾勒出陕北金秋的饱满与热烈,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土地的深情。

2.家国情怀:艾绍发为祖国写上最壮丽诗篇、申为海七十六载山河固、延利那抹红,是心底最滚烫的信仰,将个人视角融入时代叙事,在国庆背景下传递出民族自豪感与历史厚重感。

3.秋意哲思:艾绍喜间红间黄亦斑斓、李英伟秋色胜春天、常胜强熟透的十月,大地无言,于萧瑟中见生机,于静默中藏力量,体现对自然与生命的辩证思考。

部分作品如高永慧《金秋十月》以时间轴串联历史节点,从19492024,格局宏大;而常宏涛《微型》苹果羞红了脸,谷子乐弯腰则以简洁的笔触,将丰收的喜悦浓缩于细节,各有千秋。

二、用词与意象:乡土气息与诗性表达

精准生动:动词运用传神:李琳枣、红果,动态十足;孙成纪金风缕缕绕楼台字,赋予秋风以缠绵之态。

感官融合:艾克生煮沸米酒小院香煮沸通感味觉与听觉,画面鲜活;申世芬雨声轻弹街巷将听觉具象化,营造静谧氛围。

地域特色鲜明:陕北方言与风物自然入诗,如山峁”“糜子”“黄塬”“圄州古巷,使作品扎根乡土,充满烟火气。

三、艺术手法: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古典格律严谨:孙成纪七律平仄协调、对仗工整(遥望长空鸿雁过,近观园圃菊花开);冯光普《临江仙》野田糜谷抬头笑,秋风拂面柔黄,词牌格式规范,意境表达贴切。

现代诗创新:自由体:艾绍发以排比铺陈情感,气势磅礴;李琳用散文笔法勾勒农家场景,细节饱满如电影镜头。艾丽婷、姬小玲的诗句,诗意十足,婉转传情。微型诗、散文诗等体裁突破,如常宏涛的微型诗,小中见大,别有新意。

修辞灵活:拟人(苹果羞红了脸)、比喻(谷子乐弯腰)、象征(五星红旗”“金菊)等手法自然穿插,增强感染力。


四、诗词美感:韵律与意境的统一

音韵和谐:古体诗中,艾绍喜蛩声已息水流寒,归雁逐唳云路边平仄相协,琅琅上口;现代诗如延利写进晨曦里的炊烟,写进晚风中的歌谣,句式长短错落,节奏明快。

意境营造:豪放者如艾绍发凯歌冲宵,雄浑壮阔;婉约者如孙成纪霞光对影共徘徊,清雅淡泊。

张力显现:周保和食到口边天不赐、李锦娥穗沉泥埂空期稔,以丰收之喜秋雨之忧对比,深化主题。

五、整体水平与建议

闪现亮点:诗友们紧扣主题,风格多元,古典诗词功底扎实(如艾绍喜、史海浪等),现代诗富有生活质感(如李琳、常宏涛、申世芬等)。情感真挚,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还是对民生的关切(如周保和、常正忠慨叹也为农业忧),均能引发共鸣。

个建方向:部分作品语言稍显直白,如部分七绝的口语化表达;现代诗中个别篇章结构略显松散,可提高结构的逻辑衔接和紧密性。

本期《十月》同题练笔,以金秋为画布,以真情为笔墨,汇聚了老中青诗友的创作智慧。作品既有对传统的坚守,也有对创新的探索;既有大江东去的豪迈,亦有小桥流水的婉约。整体呈现出接地气、有温度、见风骨的鲜明特色,展现了银州诗苑成员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深厚的人文情怀。十月的诗行裹真情,绘美好,此次练笔无疑是一场成功的金秋诗会。




来源:米脂县诗词学会   作者:小编

打 印】【顶 部】【关 闭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技术支持: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陕公网安备61082702000111号 陕ICP备12009129号-1 Email地址:1483081441@qq.com
本站所刊登的米脂电视台、米脂人民广播电台及米脂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米脂融媒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2001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7420071新闻热线:0912-6212255 地址:米脂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信箱:mizhixinwen@126.com
米脂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2-621225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mizhixinwen@126.com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