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西安9月13日电(记者刘旭阳 孙广见 陆宇航)9月13日,第十九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在陕西省榆林市开幕。期间举办的煤化工产业创新与绿色发展交流活动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发布了《碳中和目标下的煤化工新质生产力》智库报告,以“高质”“绿能”“零碳”三个关键词,对榆林煤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图:智库报告发布现场
“高质”层面,报告建议榆林构建国际化技术创新网络,打造公共技术平台。吸引多个国家化工和材料行业顶尖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吸引跨国公司在榆林设立研发基地。依托政府与链主企业共建开放式创新平台,提供中试基地,以AI赋能企业研发,打造“基础研究-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同时,深化全球特种材料需求分析与产业招商,形成“需求洞察-专利壁垒-精准招商”闭环,面向全球招商,并创设精细化工全球创新大赛。
“绿能”方面,报告提出榆林可积极建设虚拟电厂。对煤化工企业进行可控负荷挖潜,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其集合,再通过配置各种储电、储热、储氢、储氧等设施,打造煤化工行业的标杆型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消纳更多风电光伏,降低用电成本并降低碳排放。此外,要落实绿电直连政策,谋划更多新能源项目及跨省新能源基地的绿电直连。同时,引导光伏与退化沙化草原治理、沙漠治理、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零碳”路径上,报告分享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赤峰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东营绿电直连零碳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案例情况。何继江建议,榆林申报零碳园区,可选取合适的精细化工园区,通过节能、绿电直连、绿证等措施减少碳排放,并建立能碳平台实现绿电溯源,打造零碳标杆;在零碳企业认证上,榆林可聚焦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医药级化合物等细分赛道,集中资源支持专业化公司实现零碳认证,为企业走向欧洲市场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