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912-6212255邮箱:1483081441@qq.com

【米脂人物】任文明

时间:2025-11-19

微信图片_2025-11-19_100344_860.jpg

任文明(1908—1935

 任文明,1908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姬岔乡(今桃镇镇)新尚沟村。早年就读于桃花峁高级小学(鼎铭小学),在校期间曾领导米脂县桃镇高小学生驱逐顽固守旧的教师,组织成立学生自治会。在学生会的引领下,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潮在校园里兴起,青年学子们的革命热情持续高涨。这股敢为人先的斗争声浪传遍陕北乡野,引起了陕北革命先驱李子洲的关注,他随即从绥德师范选派共产党员姜鹏腾前往桃花峁高小任教,既引领学生的斗争方向,又协助学生会完善工作机制,更推行了一系列革新举措——以白话文授课替代晦涩古文,同步开设平民夜校、用说书等通俗形式向村民宣传革命思想,在课堂上传播革命真理,深入乡村开展社会宣传,还秘密组建读书会,组织进步学生研读《共产党宣言》《社会进化论》《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籍,这些书籍多由李子洲等人创办的共进社翻印传播,是当时陕北青年接触革命思想的重要载体,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在校园传播。

1927年3月,在姜鹏腾等共产党员介绍下,任文明在姬岔村旁的菩萨庙内庄严地举行了入党仪式,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鲜红的党旗,他目光坚定,语气铿锵:“我一定要做党的坚强战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不久后,当地第一个党支部正式建立,姜鹏腾担任书记,任文明出任宣传委员。为方便开展革命工作,他与同志们动手,将学校戏台后方的化妆室改造为秘密图书馆,夜晚便驻守在此,通宵达旦地推进党的工作、发展新党员,其间先后吸纳10余名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桃镇支部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1927年夏天,桃镇区委成立,任文明担任区委宣传委员,自1928年起接任区委书记;1934年,他又肩负起中共米东第二区委员会书记的重任,在陕北大地持续深耕革命根基。

 1935年5月,革命形势逐渐向好,组织决定调任文明到陕北特委学习深造。学习结束后,他临危受命,担任赤安(今志丹县)县委书记,奔赴新的革命战场。然而,就在他履职不久,“左”倾路线的狂风席卷陕北革命根据地。当年7月,“左”倾错误的执行者大搞肃反扩大化,以“莫须有”的罪名随意捕人、打人、杀人,任文明也被诬陷为“反革命”,关进了阴暗潮湿的牢房。面对“左”倾机会主义者的残酷刑讯逼供和无情拷打,他的身心遭受严重摧残,手指被马尾绳子勒得肿胀如橡皮管,却始终坚守信仰、宁死不屈,从未吐露半句有损革命的话语。

党中央、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及时挽救了濒临危局的陕北革命根据地,也为蒙冤同志带来了平反的曙光。1935年11月下旬,刚刚走出牢房的任文明,不顾身体的严重创伤,立刻投身到紧张繁忙的革命工作中。12月初,一则紧急消息传来:县上一支游击队暗中勾结旦八寨(属志丹县旦八镇管辖)的敌人,正密谋叛变。任文明得知后心急如焚,当即决定亲赴游击队驻地了解情况、挽救危局。同志们看着他遍体鳞伤的模样,尤其是被酷刑折磨得变形的手指,又心疼又担忧,纷纷劝他另派他人前往。但任文明坚决不肯,他深知这支游击队是千辛万苦才组织起来的人民武装,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它被敌人拉拢腐蚀。尽管明知此行凶多吉少,甚至可能付出生命代价,这位坚定的共产党员仍暗下决心:必须亲自前往劝阻,一定要把这支队伍拉回革命的正轨。

 经过周密筹备,任文明带领军事部长、旦八区委书记赶赴游击队驻地。抵达后,他们首先找到游击队长和政委,任文明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推心置腹地劝说:“革命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难免历经曲折,但胜利的曙光终会到来,前途必然光明。坚持革命斗争是光荣的,向敌人投降则是千古可耻的行径!如今党中央、毛主席已经来到陕北,革命方向已明确,革命的力量必将迅速发展壮大,咱们可不能在这关键时候走错路啊!”在他的真诚感召和耐心劝说下,游击队政委的思想逐渐转变,打消了投敌的念头。可那位游击队长早已被敌人许诺的官职与金钱冲昏了头脑,执意要投靠敌人。见此情形,任文明当机立断,指示政委集合队伍,试图稳住局面。游击队长见阴谋即将败露,立刻下令手下缴械。危急关头,军事部长果断掏枪先发制人,却未能击中要害。叛军见状一拥而上,将任文明、军事部长与旦八区委书记三人捆绑起来,把他们当作向敌人投降的“进见礼”,当天便押往旦八寨子。

 夜幕降临,旦八寨的牢房里寒气逼人,敌人对任文明三人展开了新一轮的刑讯逼供,妄图从他们口中套取赤安县县委和红军的机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与残酷折磨,任文明怒目圆睁,厉声斥责:“死了你们的贼心!我们是共产党员,绝不背叛信仰,你们的可耻目的永远也达不到!你们盘踞的这土围子,迟早要被人民群众彻底刨掉!”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便气急败坏之下,于1935年12月9日将任文明、军事部长、旦八区委书记三人残忍杀害在洛河滩上。这位将青春与热血全部奉献给革命事业的共产党员,牺牲时年仅27岁。他的鲜血洒在洛河滩上,也融入了他深深眷恋的黄土高原,其革命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


 (本文核心史实参考《志丹县志》)



来源:米脂新闻网   作者:李琳

打 印】【顶 部】【关 闭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技术支持: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陕公网安备61082702000111号 陕ICP备12009129号-1 Email地址:1483081441@qq.com
本站所刊登的米脂电视台、米脂人民广播电台及米脂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米脂融媒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2001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7420071新闻热线:0912-6212255 地址:米脂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信箱:mizhixinwen@126.com
米脂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2-621225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mizhixinwen@126.com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