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这一举措彰显了我们党厉行政务节俭、厚植民生福祉的坚定决心,赢得了舆论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
过紧日子,关键要不断筑牢反浪费的制度堤坝。约束奢侈浪费行为,既要从一餐饭、一杯酒等细微之处抓起,也要直击重大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浪费,从严从紧控制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与时俱进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责任落实,通过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更新升级,严明纪律要求,让制度长牙带刺、落地生根,遏制和根治铺张浪费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过紧日子,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成由勤俭败由奢”,革命战争年代,八路军“白天多做事、晚上少点灯”的节俭作风凝聚了民心士气;新时代,勤俭节约更是衡量政绩观的重要标尺,过紧日子与提升工作效能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辩证题,只有用精打细算的智慧厚植民生福祉,算好发展账、民生账,才能真正让党风政风正、民风社风淳、千行百业兴。
过紧日子,一定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狠刹铺张浪费歪风邪气,管好党政机关钱袋子,从严从简、精打细算,强化约束、严控支出,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导向,确保所花的每一分钱有依据、可见效、能追踪,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紧日子”里的民生温度。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党政机关要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让利于民、弘扬新风,把“紧日子”过成一种习惯,让老百姓的“好日子”成为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