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过敏性鼻炎进入高发期,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多困扰。为此,记者走访了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邀请该院相关医生为市民科普过敏性鼻炎的防治知识,助力全民守护呼吸健康。
不少市民对过敏性鼻炎的认知存在偏差,未能及时准确识别病症。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医学博士、榆林市变态(过敏)反应诊疗中心主任郝文东介绍:“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呈现季节性发作,每年7至9月是高发期,尤其是今年可能要到九月下旬以后症状才会逐渐减轻。”其典型症状集中在鼻部,主要有四大表现,即流鼻涕、打喷嚏、鼻子堵、鼻子痒,同时还可能并发过敏性哮喘。“特别是打雷下雨后,患者容易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且运动后会明显加重,也就是常说的雷暴哮喘,短时间内会有很多人出现气短情况。”郝文东强调,过敏性鼻炎患者和过敏性哮喘患者是雷暴哮喘的高发人群,需重点关注自身症状变化,避免因忽视症状或误判病情延误治疗。
想要有效防治过敏性鼻炎,从源头规避过敏原至关重要。9月份以来,全市花粉浓度较高,且昼夜温差大、雷雨天气频繁,这些因素都容易诱发或加重过敏性鼻炎及哮喘。
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天气与花粉浓度信息,雷暴天气尽量减少外出,若需外出需做好防护,如佩戴口罩、眼镜,回家后及时清洗面部、鼻腔,减少花粉残留。同时,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期打扫卫生,减少尘螨滋生,为自身营造一个低敏的生活环境,从源头降低过敏风险。
除了规避过敏原,提升自身免疫力、改善体质,也是防治秋季过敏性鼻炎的关键环节。在治疗方面,郝文东给出了专业建议:“过敏性鼻炎治疗要对症用药,可使用口服抗过敏药、鼻喷剂,并发结膜炎时搭配眼药水。若想从根本上改善,查过敏原后可进行脱敏治疗,比如对沙蒿过敏,可用舌下滴剂脱敏,这也是老百姓常说的‘除根’办法。对于12周岁以上患者,还可采用生物靶向制剂治疗,通过阻断炎症通路,一个月打一针或两针,就能应对难受的过敏季节。”
此外,针对部分对八种、九种甚至十几种物质过敏,脱敏治疗难度较大的患者,郝文东提到,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作用于全身免疫系统,进而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起到治疗作用。传统中医中药在缓解症状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在日常护理与应急保障上,规范用药和应急准备缺一不可。郝文东提醒:“过敏性鼻炎患者平时要规范用药,坚持两周至三周;有哮喘的患者,在此基础上还需使用吸入用药,早晚各一次,将气道炎症控制在最低水平,这样在打雷下雨等易诱发急性加重的天气里,风险会大大降低。”
为应对突发情况,榆林市在各社区卫生院、广场发放了鼻炎健康包,其中的沙丁胺醇吸入剂是救急用药,郝文东建议,高发人群随身携带,若雷暴天气后出现哮喘症状,及时吸入,三两分钟就能缓解。
“同时,医院也已做好充分准备,9月份以来,我们开展了前期应急演练,配齐了物资与人员,一旦出现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的情况,过敏反应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儿科、急诊科等全院相关科室将开通绿色通道,保障大家有序就诊,全方位守护市民呼吸健康。”郝文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