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卿,又名杜承礼,字文卿,1910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城郊镇镇子湾村。幼时他在本村小学读书,1927年考入米脂三民二中。
1930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后,杜文卿投身国民革命军第32军84师205旅502团,从基层起步,凭借过硬的军事素养逐步升任连长。1933年,华北战事爆发,他奉命率部开赴抗日前线,参与著名的长城抗战。在冷口阵地,他带领官兵坚守阻击;转战喜峰口、古北口期间,他身先士卒,重创日军。战后,部队撤至陕西绥德休整。
1937年,杜文卿晋升为502团中校副团长,此时“七七事变”爆发,他随部东渡黄河,再度驰援华北前线。在北平西北50公里的南口地区,他奉命阻击日寇,在龙门所一战取得显著战果—全歼敌步骑两团,毙伤日军千余人,俘获280名,缴获大批军械物资。捷报频传,新的作战任务接踵而至。杜文卿随即率部转战长安岭、沙城子一线,配合兄弟部队顽强阻击日军,为友军撤退争取了宝贵时间。9月中旬,广灵西南的松山、乱岭关一带战事再起,他带部队多次击退日军进攻。
平型关战役打响后,杜文卿临危受命代理团长职务。他指挥部队与日寇展开激战,毙敌众多。9月25日清晨,天降大雨,为保障八路军115师歼灭日军主力,他亲率全团官兵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期间,数枚弹片击中其腹部,这位年轻的指挥员壮烈殉国,年仅27岁。(内容来自《镇子湾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