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百问百答(9)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杜海斌 时间:2017-12-20 09:25

    9.如何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从1956年党的八大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已经60多年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一些产品甚至出现了大量过剩。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现状。

    第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再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这表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强烈。

    第三,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够平衡,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这说明,进一步推动我国发展,既要从全局上解决生产力布局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生产力发展不充分问题。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体现,但不是全部。只有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推动国家各方面发展,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才能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城乡区域发展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从收入分配来看,虽然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处在中等偏上行列,绝大部分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而且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贫,城市还有很多困难群众,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弱势群体。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但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我们就必须下功夫去解决它。

    综上所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只是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矛盾运动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不足以说明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摘编自《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返回十九大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