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 榆林:迈出高质量发展更大步伐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2-07-27 16:45

​7月18日航拍米脂县高西沟村。如今,绿色已经成为高西沟村发展的幸福底色。记者 李旭佳摄

 

榆林,一块古与新交相辉映的文化福地、资源宝地。

这座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塞上名城,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源头。

新时代,这颗“塞上明珠”聚焦转型升级,在推进能源城市转型、全域旅游、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创新发展,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当前,我们数智催化创新中心的人工智能设备正在调试,90个高标准实验室也在建设中。”7月20日,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卢振举说,未来这里将为榆林打造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和建设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提供科技支撑。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我们搭建了人工智能催化新技术研发、多能互补综合示范、可再生能源综合实验等5大平台。只有聚焦突破碳中和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实现榆林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卢振举说。

塔吊旋转升降、车辆往返穿梭、焊花飞舞闪烁……在榆林能源集团杨伙盘煤电一体化电厂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项目采用了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NDC)。这项技术冷却效率高,具有节煤、节电、节水、低噪等优点,是大型燃煤机组空冷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符合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榆能杨伙盘煤电公司副总经理石天琪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66亿千瓦时。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榆林在能源开发、产业体系、发展动力上转换方向,打破了“一煤独大、煤主沉浮”的困境,煤油气风光电氢协同发力,发挥资源、政策资金和产业规模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

推进国家级煤制油气基地建设,形成千万吨级自主清洁油气储备能力;实施“煤化工+氢”耦合等示范项目,建设现代煤化工零碳园区和零碳排放项目;建设陕北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推进“新能源+储能”和多能融合互补……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榆林在转型升级中推动产业体系发展动力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榆林启动人才引擎赋能创新驱动,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推行科研攻关“揭榜挂帅”制度,大力发展各类“科技中介”,引进“高精尖缺”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推动能化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大家致富的干劲更足了”

“以前种红薯要一次次挑水浇地。有了‘高科技’,干活轻松了,更有干劲了!”7月21日,在佳县方塌镇谢家沟村集体经济沙地红薯种植基地,村民谢美军告诉记者,他负责基地的节水灌溉和田间管理工作,能赚不少钱。

谢美军称赞的“高科技”,是今年谢家沟村实施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这项技术破解了村里多年农田漫灌费水、费肥的“难题”。

今年,榆林启动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通过漫灌改滴灌、喷灌改滴灌、四位一体、种业改良、人工降雨5种措施改善旱区农业生产条件,扭转榆林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

“曾经的沙坡地变成高标准农田,农户种地实现了机械化,尤其是滴灌技术,节水、节肥的效果非常好。现在,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下,大家致富的干劲更足了。”谢家沟村第一书记高省军笑着说。

20多项农业资源位居全国前列;全国最佳种子生态区、草食畜牧业优势区、马铃薯生产强市;小杂粮优生区、黄金奶源地……榆林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品种多样,在这片历经数载耕耘的黄土地上,一幅粮仓满、花果丰、乡村美、群众乐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为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榆林全面推行“田长制”,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同时继续做大做强羊子、马铃薯、山地苹果、大漠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做精做优小杂粮、红枣、中药材、肉牛、酸枣等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绿色兴农之路越走越宽广。

“我们推广谷子、高粱等耐旱、高产、高附加值的杂粮作物,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引导农户发展适宜高效节水作物,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和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苗霞说。

“守住绿色才能守住幸福”

“村里40座山头和21条沟变了样,咱老百姓的日子也变了样。”7月18日,在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说。

如今的高西沟村,高山上松柏林连绵不断,山谷间果园、林地、梯田错落有致,绿意盎然。

“守住绿色才能守住幸福。你瞧瞧对面密密麻麻的树,都是我们当年一棵一棵种的……”望着对面的山,82岁的村民姬秀珍笑着说。

从“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绿色,始终是榆林人的梦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近年来,榆林高位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统筹实施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林木覆盖率提升到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全省第一,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

2021年,榆林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启动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完成营造林及种草面积107.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17.2平方公里。尤其是今年以来,榆林市重启飞播造林,持续推进人工造林,全年计划完成营造林及种草100万亩、建成森林村庄50个。

7月的几场大雨过后,榆阳区小纪汗十万亩樟子松基地处处涌动着醉人的绿意。这里是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也是榆林市百万亩樟子松基地之一。

“樟子松耐旱,生长得也快。2012年以来,林区通过三北防护林、全民义务植树、碳汇林等项目实现集中连片栽植,现在已拥有10.9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榆阳区小纪汗林场党支部副书记王建东说。

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榆林不仅树立起全国荒漠化防治的标杆,同时也在大气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空气质量优良率从74.5%提升到85.7%,国省控断面Ⅲ类以上优良水体比例从53%提升到87.5%,绿色“家底”更加殷实。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实现‘双碳’目标,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到2035年,全面建成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绿。”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立荣说。(记者 周明 李旭佳)

返回省市新闻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米脂新闻网”的作品,其版权归米脂新闻网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米脂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